超声及CT对囊性肝包虫病的分型在诊治中的价值探讨

作者:肖蓉; 田虹; 余玲; 陶莉; 刘军
来源: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8, 20(08): 561-563.
DOI:10.16245/j.cnki.issn1008-6978.2018.08.019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及CT对囊性肝包虫病的分型及其在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5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肝包虫囊肿患者的超声和CT图像资料,根据WHO超声分型标准对其进行分型,总结每种分型的超声图像特征;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超声和CT测得的包虫囊肿最大径。结果肝包虫囊肿CE1型9例,CE2型13例,CE3a型12例,CE3b型24例,CE4型22例,CE5型25例。其中CE1型主要表现为单房的类圆形囊性团块,囊壁增厚,呈"双壁征";CE2型主要表现为多房囊性团块,呈"蜂窝样"或"玫瑰花瓣样";CE3a型主要表现为内、外囊壁分离,呈"水中百合征";CE3b型母囊以实性成分为主,其内可见子囊回声;CE4型主要表现为囊肿实变,内无子囊回声;CE5型主要表现为囊壁钙化。超声和CT测得包虫囊肿最大径分别为(10.50±5.37)cm和(9.90±5.04)cm,与术后标本测值(10.50±5.64)c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和CT能通过分型反映不同时期包虫囊肿的病理变化,对囊性肝包虫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 单位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