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负载丁酸梭菌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裸鼠皮下BxPC-3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作者:谢书海; 黄海溶; Emmanuel CM; 徐文东; 孙峥科; 李凯; 孙早喜*
来源: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2, 39(04): 662-664.
DOI:10.3760/cma.j.cn421213-20210908-01263

摘要

目的探讨丁酸梭菌(CB)致敏树突状细胞(DCs)诱导免疫效应细胞(IECs)对BALB/c裸鼠皮下BxPC-3移植瘤的抑制效果。方法 BALB/c裸鼠安全性评价实验:28只裸鼠随机分为7组, 实验第1天, 取对数生长的BxPC-3注射于裸鼠左下臂, 14 d后测量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大小, 空白对照G组注射无菌生理盐水, A~F组分别皮下注射不同浓度CB致敏的DCs和IECs。49 d后测量移植瘤的大小。BALB/c裸鼠体内效能实验:28只BALB/c裸鼠随机为7组, 实验第1天, 取对数生长的BxPC-3注射裸鼠左下臂。14 d后, G组裸鼠左下臂移植瘤注射无菌生理盐水, A~F组分别皮下注射不同浓度CB致敏的DCs和IECs。49 d后处死裸鼠并分离皮下移植瘤, 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裸鼠皮下移植瘤病理切片, 电子称称其重量并计算抑瘤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BALB/c裸鼠生物安全性评价实验结果。A组(0.99±0.27) cm2最大, F组(0.45±0.20) cm2最小, 其他组为B组>C组>D组>E组, 其中D、E、F组与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4, P<0.05)。(2)BALB/c裸鼠生物效能实验结果。A组(1.24±0.26) g, F组(0.77±0.22) g, 其他组为B组>C组>D组>E组, 其中D、E、F组与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64, P<0.05)。同时, F组抑瘤率高达46.52%, A组抑瘤率最低13.8%, 其他组皮下移植瘤抑制率为B组<C组<D组<E组。结论 CB致敏的DCs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诱导IECs抗BxPC-3移植瘤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