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朱子学理的真正问题不是道德他律,而是道德无力。如果对此没有准确把握,不仅不利于发现朱子学理的真正缺陷,而且势必造成低端的学术重复。在三分法视域下,完整的道德学说既有智性,又有仁性,由仁性提供动力,其学说才能有活动性,这就是“道德动力学”。朱子学理的问题正在于此,由于对仁性体悟不透,仁性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致使整个学说缺少动能。虽然有此缺陷,但朱子所言格物致知蕴含着以智性对仁性加以再认识的内容,又有很强的合理性,在儒学“一源两流”的总体格局中有其独特的位置。判教应该以孔子仁智双全的学理规模为标准,不能仅以仁性为标准。缺乏这种总体观,继续为牟宗三“旁出说”做辩护,不仅学理格局偏小,结论也难以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