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我国基建工程逐渐延伸至藏南—川西—滇西地热带,工程中经常出现高温蒸汽喷出、隧洞岩壁高温等地热高温热害问题。而在蒸养、地热等高温环境下,混凝土水化硬化初期生成的钙矾石(AFt)会受热分解,转化为单硫型硫铝酸盐(AFm),随龄期增长易与未反应的硫酸根在孔隙或骨料界面处生成延迟钙矾石,从而导致混凝土膨胀开裂,为西部山脉中桥隧工程的安全服役埋下严重隐患。鉴于此,试验采用溶液法模拟水泥孔溶液中钙矾石生成的液相环境,通过高温蒸养模拟90℃地热环境,综合运用XRD、SEM、热重分析等测试技术,对地热环境中钙矾石的生成与温度、石膏掺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70~75℃为延迟钙矾石生成(DEF)的临界温度区间,地热环境服役混凝土中石膏的适宜掺量在4%左右的结论。
-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