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时期龙泉窑青瓷胎釉成分和烧成温度的测定研究

作者:丁银忠; 郭子莉; 翟毅; 吴明俊; 裘晓翔; 沈岳明; 史宁昌; 王光尧
来源: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9, (07): 33-110.
DOI:10.16319/j.cnki.0452-7402.2019.07.004

摘要

本文以龙泉金村地区大窑犇窑和大窑地区枫洞岩窑北宋至明代青瓷标本为研究对象,探讨龙泉窑青瓷胎釉的元素组成和胎体的烧成温度及其时代发展规律。初步研究表明:(1)龙泉窑青瓷胎体元素组成大致于北宋至元代呈现Al2O3含量逐渐升高而明代又略有降低的趋势。元代青瓷胎体中Al2O3含量提高,是当时能够大规模生产大花瓶和大盘的重要原因之一。(2)龙泉窑青瓷釉料配方于北宋至南宋基本属于钙釉,元代则大规模出现钙碱釉料配方。(3)北宋和南宋时期龙泉窑青瓷胎体的烧成温度比较接近且波动范围较小,基本处在1220-1310℃间。元明时期龙泉窑青瓷质量有优劣两类产品:一类产品烧成温度较高,与两宋时期接近;另一类烧成温度较低,约为1150℃左右。

  • 单位
    龙泉青瓷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