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东晋初期建立的建康外郭,由五十六所篱门标示,成为城邑与郊外的分界。其中部分篱门可以考知其大体位置,据之来看,建康外郭(篱门线)呈南北长而东西窄的狭长形状。篱门以外、钟山到秦淮河两岸的东郊地区,环境优越,经历了显著的从田地到园宅的开发过程。与之相伴随的,则是寺院、道馆、学馆、隐舍等宗教、文化性建筑的建立和扩张。沈约《郊居赋》中所描述的,就是这种多元化的东郊景观。南朝时期,建康东郊成为一处具有特殊文化意味的都城郊区。建康东郊的发展,是都城内部权力向郊外"溢出"的结果,蕴含着理解城内历史的丰富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