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实践的不同理解导致哲学史上形成两种不同传统的实践观。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政治实践观表现为偏重道德与政治实践而贬低制作。培根转变了对实践的理解,他用科学、技术相融合的制作代替了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实践与政治实践,成为实践的首要内涵,这引发了现代性和技术理性主义的文化危机。总体上看,两种实践观传统都把生产性活动与自由的道德活动对立起来,都割裂了人类行为的完整性。马克思实践哲学摆脱了非此即彼的逻辑,克服了实践与制作的分裂,创立了总体性实践观。总体性实践观建基于劳动,通过劳动的自然与规范的双重意义,引申出主客关系与主体间关系,使体现主体间关系的自身目的性的活动(实践)与体现主客关系的单纯手段性的活动(制作—技术)统一起来,使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起来,从而超越了传统实践观。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