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湖南省典型母质水稻土剖面中砷的含量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为指导农田砷污染防控及完善农田重金属基础数据库提供依据。以湖南省6种母质发育水稻土,即河沙泥、灰泥田、黄泥田、红黄泥、紫泥田和麻沙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定位并按土壤系统分类原则挖掘典型剖面59个及剖面土样332个,分析测定了土壤总砷和有效态砷含量以及土壤pH值、颗粒分级组成、有机质和游离氧化铁含量,研究水稻土砷的含量、剖面特征及空间分布,以及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土总砷含量剖面全层为2.03~31.16 mg/kg,平均12.30 mg/kg,大多在2.00~18.00 mg/kg,不同母质水稻土总砷含量表现为河沙泥(16.78 mg/kg)>灰泥田(15.01 mg/kg)>黄泥田(13.86 mg/kg)>红黄泥(12.24 mg/kg)>紫泥田(8.44 mg/kg)>麻沙泥(7.40 mg/kg)。水耕表层和底土层总砷含量分别为12.09 mg/kg和12.34 mg/kg。整体上,以分布于湘东及少数湘南、湘西地区的母质样本总砷含量较高。土壤有效态砷含量方面,剖面全层、水耕表层、底土层分别为0.19、0.26、0.17 mg/kg,均以灰泥田最高,麻沙泥最低,其他水稻土相近。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游离氧化铁、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总砷含量的主要因子。总体来看,基于土壤分类的湖南省供试水稻土砷处于安全水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