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阐明维药大苞荆芥中的活性物质并研究其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大苞荆芥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并利用波谱解析和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同时采用MTT比色法,以氢化可的松作为阳性对照,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炎活性实验。结果 从大苞荆芥中分离鉴定了20个化合物(包括2个酚酸类化合物和18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为7-氧代去氢松香酸(1)、脱氢松香醇(2)、朗伯酸(3)、3β,7α-二羟基-松香-8,11,13-三烯(4)、雷酚萜L(5)、13S-hydroxy-9-oxo-9,10-seco-abiet-8(14)-en-18,10α-olide(6)、8,11,13-阿松香三烯-7a,18-二醇(7)、3β,19-二羟基-松香-8,11,13-三烯(8)、7α,15,18-三羟基-松香-8,11,13-三烯(9)、松香烷-8,11,13-三烯-7β-醇(10)、6α-羟基脱氢松香酸(11)、15-羟基-松香-8,11,13-三烯-19-乙酸酯(12)、7a-羟基-松香-8,11,13-三烯-19-乙酸酯(13)、水杨酸(14)、反式-3-甲氧基-4-羟基肉桂酸(15)、15-羟基松香酸(16)、7β-羟基脱氢松香酸(17)、6-羟基脱氢松香酸(18)、角果酸G(19)、家地非诺酸K(20)。抗炎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1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中NO释放有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为0.256 mg/mL。结论 化合物5、6、11、13为首次从唇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7、8、10、12为首次从荆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9、14、15为首次从大苞荆芥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
-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新疆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民族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