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口密度对蝠蛾幼虫迁移行为的影响

作者:张灿明; 潘鹏飞*; 阿金; 张聪; 刘英; 王顺和; 姚建文
来源: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4(01): 169-174.

摘要

【目的】对蝠蛾(Hepialus sp.)幼虫的迁移与虫口密度关系展开研究,一方面可确定蝠蛾在一定空间下的适宜饲养密度,另一方面可查明某些蝠蛾种类2龄虫饲养得率过低的原因,以利于制定蝠蛾的科学饲养计划,提高存活率,集约利用养殖空间。【方法】在室内其他饲养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不同虫口密度饲养至蛹期的3种蝠蛾进行观察,统计初孵幼虫的迁移数量,测量2龄末期至蛹期幼虫在土壤中的迁移距离。【结果】不同种的蝠蛾幼虫从起始养殖环境中的迁出数量、迁移持续时间有差异,人支蝠蛾迁出数量最多、迁移时间最长,白马蝠蛾次之,云南蝠蛾再次之;蝠蛾主要在初孵幼虫阶段迁出,2龄末期后,在土壤中向四周迁移,不迁出土表,不同种的蝠蛾幼虫在土壤中迁移后形成不同的分布模式。【结论】不同种的蝠蛾幼虫迁移行为不同,在进行室内饲养时,要针对不同种的蝠蛾制定针对性的养殖计划,防止因起始养殖密度过大造成大量初孵幼虫流失;在2龄末期后的养殖过程中,要根据蝠蛾的存活数量及其分布模式科学确定养殖空间。研究成果为蝠蛾的高效扩繁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单位
    香格里拉市宜康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