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一线含铂双药化疗方案治疗近期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一线含铂双药化疗方案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139例,收集第1个治疗周期前和2个治疗周期后的FAR,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RECIST1.1)进行近期疗效评估,分析患者治疗前FAR水平及治疗前后FAR动态变化水平(dFAR)与患者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将NSCLC患者第1个治疗周期前FAR分为FAR<0.112 7组(n=72)和FAR≥0.112 7组(n=67),FAR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态、吸烟状态、治疗方案、TNM分期、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ECOG-PS)评分、转移器官(骨、肺、胸膜、其他)等临床基本资料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18,t=0.212,χ2=0.527、4.905、0.311、5.761、0.010、0.019、0.731、0.006、1.380、1.292,P均>0.05);FAR<0.112 7组患者肿瘤疗效评价优于FAR≥0.112 7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2,P<0.05);FAR<0.112 7组疾病控制率(DCR)为91.7%,高于FAR≥0.112 7组的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26,P<0.05)。将2个治疗周期前后FAR动态变化水平(dFAR)分为dFAR<27%组(n=89)和dFAR≥27%组(n=50),dFAR<27%组患者肿瘤疗效评价优于dFAR≥27%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60,P<0.05);dFAR<27%组DCR为87.6%,高于d FAR≥27%组的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08,P<0.05)。结论 外周血FAR水平及治疗过程中FAR动态变化水平,可对预测晚期NSCLC一线化疗近期疗效提供指导意义。

  • 单位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