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中特提斯构造演化的重要构造带之一,目前班公湖—怒江洋盆的俯冲演化过程存在诸多争议,尤其是俯冲过程中的变质作用鲜有报道。本文通过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的达如错斜长角闪岩开展角闪石和斜长石矿物的显微岩相学分析和原位EPMA测试工作,查明岩石的矿物组合为辉石+角闪石+斜长石。利用相平衡模拟得出的斜长角闪岩变质温度660℃~750℃,压力2~6 kbar,对应角闪岩相的温压条件,与角闪石全铝压力计(3.7~5.4 kbar)及斜长角闪石温度计(615℃~881℃)计算结果一致。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达如错地区的斜长角闪岩原岩形成于侏罗纪晚期洋内俯冲引起的弧后盆地扩张环境,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发生与早白垩世班怒洋壳俯冲过程中的板片底板变质有关,班公湖—怒江洋盆西段达如错地区的闭合时间为103.7~100.1 Ma。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