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初步探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接受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s)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及华法林治疗后, 血栓溶解情况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14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或左心房CT证实存在左心耳血栓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记录患者服用的抗凝药物, 并在出院后1、2、3、4个月通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或左心房CT随访血栓溶解情况, 电话随访患者的出血事件。结果入选的14例患者分别接受华法林(n=4)、利伐沙班(n=6)以及达比加群酯(n=4)治疗。华法林治疗患者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情况调整剂量, 维持INR在2.0~3.0, 利伐沙班治疗的患者前3周剂量为15 mg每日2次, 随后调整为20 mg每日1次, 达比加群酯治疗患者的剂量为110 mg每日2次。抗凝治疗1个月随访发现, 只有1例(1/6)接受利伐沙班治疗的患者血栓溶解, 其余2种药物治疗患者均无血栓溶解。抗凝治疗2、3个月时, 利伐沙班组血栓溶解分别为2例(2/6)和3例(3/6), 达比加群酯组血栓溶解2例(2/4)和3例(3/4), 华法林组血栓溶解0和1例(1/4)。4个月随访时, 利伐沙班组6例患者血栓完全溶解(100%), 达比加群酯组血栓溶解3例(75%), 华法林组溶解2例(50%)。3组患者中仅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各发生1例皮肤黏膜出血事件。结论真实临床实践中NOACs治疗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左心耳血栓与华法林相比同样安全有效。
-
单位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