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临床特征和射频消融效果。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射频消融的局灶性房速患儿125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局灶性房速患儿的临床特征, 不同起源部位房速射频消融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 并对比二维及三维标测方法射频消融的效果及X线辐射剂量。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125例患儿中, 男57例、女68例, 接受手术时年龄(7.6±3.5)岁, 体重(27.7±13.3)kg, 62例(49.6%)为短阵频发性房速, 63例(50.4%)为无休止性房速。27例(21.6%)并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其中22例(81.5%)继发于无休止性房速。房速起源以心耳最为多见(46/125, 36.8%)。125例患儿中的111例(88.8%)射频消融获成功, 消融失败14例(11.2%), 复发28例(25.2%), 无并发症发生。三维标测消融组(87例)随访复发率[19.0%(15/79)比40.6%(13/32), χ2=3.849, P=0.049]、透视时间[(4.9±2.3)比(12.5±5.7)min, t=7.942, P<0.01]、X线辐射剂量[(5.3±3.3)比(10.9±3.7)mGy, t=8.038, P<0.01]明显低于二维标测消融组(38例)。结论儿童局灶性房速以心耳起源最为常见, 持续无休止性房速更易进展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局灶性房速患儿, 射频消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三维标测消融优于二维标测消融。

  • 单位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