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2017—2019年深圳市龙岗区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和幼虫孳生特点,为制定当地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2019年,在深圳市龙岗区11个街道设立监测点,采用布雷图指数(BI)评价伊蚊幼虫密度,诱蚊诱卵指数(MOI)评价伊蚊成虫密度;对不同月份、不同环境蚊媒密度(BI、MOI)及其BI和MO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19年平均BI为3.52,3年间BI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年份BI和不同月份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7、2018年BI高峰为9月份(分别为6.09、5.81),2019年为5月(BI为6.11);不同环境的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居民区BI最高,为5.00。平均MOI为5.04,3年间呈波动趋势,不同年份M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份MO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7年8月、2018年9月、2019年6月MOI最高,分别为9.90、8.82、9.83;不同环境的MO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公园MOI最高(5.49)。同期之间BI与MOI呈正相关(P<0.01)。结论深圳市龙岗区白纹伊蚊密度较高,有明显季节性,加强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和风险评估,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蚊虫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