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一种个人品牌的逻辑已经渗透到各行业、各专业和各阶层的数字声誉话语中,各种平台达人都在一种积极的数字市场语境下试图营销自己。打造数字个人品牌形象,策划自己的创意化内容1,与各种广泛甚至潜在关注者打交道,似乎已经成为平台时代的职业生存必修课2。这种数字特征的广泛覆盖早已证明了所谓的“注意力经济”3或“数字声誉经济”4。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人实际上已经接受了新自由主义诸如自我管理等一系列的表征某种城市精英的消费文化,将时间、精力和人力资本用于塑造自我(形象)。美国学者赫恩曾解释说:个人品牌代表了“一种情感性的、非物质性的劳动,它是由个人有目的的进行的,以获得注意力、声誉,以及潜在的利润”5。
-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