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BA基因突变2例病例报告

作者:刘璐瑶; 王莹; 董小龙; 林丽; 孙金峤*; 王晓川*
来源: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9, 14(01): 25-29.
DOI:10.3969/j.issn.1673-5501.2019.01.005

摘要

目的探讨LRBA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基因诊断及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2例LRBA缺陷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等评估以及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精细分型。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进行基因分析,对检测到的点突变和缺失突变分别采用Sanger测序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例1,男,13岁,主要表现为反复PLT、Hb下降6年余,反复真菌感染,持续EBV血症,生长发育迟缓和肝脾肿大;例2,男,3个月2 d,主要表现为出生后反复PLT下降。2例确诊年龄分别为13岁和4个月。2例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精细分型提示初始B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记忆性B细胞比例降低。其他免疫表型包括:例1,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水平下降,CD3+T和CD8+T淋巴细胞增多,CD4+T、B和NK淋巴细胞减少,初始CD4+和CD8+T细胞比例下降,中央记忆性CD4+T和CD8+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例2,免疫球蛋白Ig G水平升高。2例均为LRB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例1为c. 1933C>T(p.R645X)杂合突变和Exon 29缺失杂合突变,分别来自于母亲和父亲;例2为c.3778G>C(p.A1260P)和c.1570G>A(p.G524S)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自于母亲和父亲。例2已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好转中;例1未移植,对症治疗中。结论 LRBA缺陷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易感EBV等。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有助于减轻感染,阿巴西普靶向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是当前可选择的治疗方案。

  • 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