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癌症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我国2016年约有406.5万新发癌症病例,约有241.3万人死于癌症[2]。癌痛,作为癌症患者的主要症状,普遍存在于癌症患者的每个阶段,已经成为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的关键问题之一。更重要的是,癌症患者随着生命周期的延长,癌痛发生率、频率、程度及控制癌痛的难度不断增加,接受抗癌治疗的患者有59%遭受疼痛;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达64%,其中75%~90%经历了重度癌痛[3]。癌痛包括背景疼痛及癌性爆发痛(break through cancer pain,BTcP)。背景性疼痛(基础性疼痛)是一种持续性钝痛,为癌痛主要类型,随病程进展加重,传统的镇痛策略通常可以控制。癌性爆发痛是一种突破背景疼痛治疗方案的极度疼痛,在基础性疼痛充分控制的情况下发生,疼痛呈间歇性,发作较快(数分钟)且持续时间较短(3~60min,发作频次每天3~4次,疼痛强度多为中至重度,VAS评分7~10分)。癌性爆发痛分为2种类型:一种为事件性癌性爆发痛(又名诱发性癌性爆发痛),此种类型疼痛通常有具体的诱因,如体力活动、咳嗽等;一种为自发性癌性爆发痛(又名特发性癌性爆发痛),此种类型的疼痛通常不可预知,无明显诱因,持续时间较长(>30min)[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