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微小核糖核酸(Micro-ribonucleic acid,miRNA)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IBS-D)大鼠和健脾合剂治疗后的大鼠结肠组织中表达的差异,预测健脾合剂治疗IBS-D过程中参与的miRNA及对应的基因,为寻找IBS-D的潜在治疗靶点提供基础。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每组8只。模型组与中药组均采用急慢性刺激法+番泻叶灌胃制造IBS-D模型,中药组于造模后予以健脾合剂灌胃,连续14天;观察并记录大鼠一般情况、体重及粪便Bristol积分;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对各组大鼠结肠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并进行映射;对筛选出的共同miRNA对应的靶基因进行GO(Gene oncology)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大鼠体重显著增加(P<0.01),粪便Bristol积分明显下降(P<0.01),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减轻。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差异表达的基因共109个,其中80个上调,29个下调。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差异表达的基因共109个,其中19个上调,90个下调。对两次比较的基因进行映射发现,模型组中有74个miRNA升高而7个降低,这些miRNA的变化均在中药干预后得到逆转。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健脾合剂作用于大鼠后主要参与突触囊泡定位与转运,胞质运输、生长性发育负调控、糖运输等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Wnt、Hippo、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氧毒素、环磷酸腺苷(cyclic AMP,cAMP)等通路被富集。结论 健脾合剂干预治疗后,IBS-D相关的miRNA表达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健脾合剂可能通过调控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在治疗IBS-D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筛选核心基因和预测与之相互作用的miRNA为IBS-D发病机制和健脾合剂治疗靶点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
单位苏州市中医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