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调查一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围麻醉期过敏反应发生率。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手术室内接受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筛选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根据我国《围术期过敏反应诊治的专家共识》及《Scandinavian围麻醉期过敏反应诊断和处理指南》中的定义确认患者是否发生了过敏反应并进行分级,先通过电子病历数据系统获得所有患者的数据,由两位研究者分别独立进行数据初步筛选和补充数据,然后交叉核对数据,最后由另外两位研究者审核数据并与电子病历系统进行比对。采集患者术前资料、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围麻醉期药物种类和预后等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与过敏反应可能相关的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带入多因素回归分析,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导致围麻醉期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106 074例患者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过敏反应的总发生率约为1.5/1 000(156/10 6074),其中Ⅰ级过敏反应占64.1%(100/156),Ⅱ级过敏反应占30.1%(47/156),Ⅲ级过敏反应占5.8%(9/156),未出现Ⅳ级和Ⅴ级过敏反应的病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过敏史(OR=6.836,95%CI:4.46110.474,P<0.001)、术中使用舒芬太尼(OR=1.993,95%CI:1.2283.232,P=0.005)、术中使用顺式阿曲库铵(OR=2.495,95%CI:1.5993.893,P<0.001)、术中输注抗生素(OR=2.005,95%CI:1.3752.924,P<0.001)和术中输注异体血浆(OR=3.055,95%CI:1.8425.068,P<0.001)是围术期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围麻醉期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尚需要建立围麻醉期药物过敏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化流程。

  • 单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