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美国剧作家黄哲伦的《蝴蝶君》,在1988年版本和2017年版本中呈现了有意味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是这两个版本的同一作者与两个导演都有意识地运用中国戏曲的舞台理念来推进剧情的发展,使舞台营造出布莱希特式的氛围。不同点在于,1988年的版本中呈现的短暂的戏曲武打场面没有明显的故事内容,只是象征性地体现了角色性格的另一面,而2017年的版本有意识地用了四段中国戏曲与舞蹈的演出片段,在内容上切合《蝴蝶君》故事的主题,强化了原故事的逻辑性,加深观众的听觉与视觉印象。以《蝴蝶恋》指代的"梁祝"故事片段的演绎为2017年版的《蝴蝶君》开拓了新的寓意层面,其中所增添的中国戏曲故事与其他表演形式的艺术性和主题性的运用,揭示了戏曲域外传播的一种新模式。

  • 单位
    中国戏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