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挂缰钩"说提出以来,大多数学者都接受了弓形器用于绊挂缰绳,以解放御者双手的观点。"挂缰钩"说成立的前提是弓形器专属于御者,因为只有御人才掌握缰绳。但车马坑及墓葬的实例,说明了一车多器现象的客观存在。多件一组的弓形器,显然分属于车上包括御者在内的所有成员,而并不专属于御者。推测弓形器是一种"安全钩",系在腰间,用于钩挂绑缚在前阑或辕、衡上的"安全绳",以克服马车突然起动、加速时产生的惯性,防护驾、乘者的安全,其很有可能是金文中的"■",即传世文献中的"绥"。

  •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