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想必熟读《诗经》的人,都知道这段话源自《大雅·民劳》篇。相传此诗出自西周大臣召伯虎之手,意在借痛陈民生困苦,来规劝周厉王体恤民意。后经历代思想家不断解释、建构与再造,原本只表示相对安宁之意的"小康"概念,被赋予了丰富多元的政治、经济、社会乃至文化内涵。几千载岁月积淀与先贤凝练,它逐渐融入中国文明进程之内,化为中国人精神世界中的重要愿景,构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性关键目标,上升为现代中国的重要符号与国家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