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通过批判蒲鲁东《贫困的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方法—政治经济学重组—社会主义学说(社会革命理论)"这条思想主线,对自己思想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整合。这决定了我们在重新研究《哲学的贫困》时应从整体上把握蒲鲁东的思想原貌,厘清马克思与蒲鲁东之间的复杂关系,洞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及其局限性。在此基础上,运用比较研究的方式,就《哲学的贫困》与《贫困的哲学》这两部著作中所共同涉及的诸如哲学方法、所有权、价值、分工、机器、竞争、垄断和共产主义等进行深入的甄别和讨论,再现马克思文本的思想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