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调查及对比医学院校不同人格类型大学生心理健康差异,为今后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相关参考。方法 2023年4月,采用D型人格量表(DS14)对山东省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的人格类型进行初步分类,进一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通过t检验开展不同人格类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比研究。结果 调查共检出具有D型人格大学生624名,占参与调查大学生总数的30.41%。具有D型人格大学生在DS14的消极情感(NA)及社交抑制(SI)平均得分均高于非D型人格大学生平均得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601,20.230;P<0.05)。男大学生群体中具有D型人格大学生的检出率为31.28%,女大学生群体中具有D型人格大学生的检出率为29.98%,二者的检出率基本一致。在具有D型人格大学生群体中,男生在DS14的NA及SI平均得分均高于女生平均得分,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07,1.078;P>0.05)。在非D型人格大学生群体中,男生在DS14的NA及SI平均得分均低于女生平均得分,且在NA方面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0;P<0.05)。参与调查大学生在SCL-90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因子平均得分高于我国青年常模平均得分,且在躯体化、强迫、抑郁及焦虑4个因子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29,5.317,3.036,8.473;P<0.05);在SCL-90的人际关系及偏执2个因子平均得分低于我国青年常模平均得分,且在偏执1个因子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1;P<0.05)。具有D型人格大学生在SCL-90的9个因子平均得分均高于非D型人格大学生平均得分,且在强迫、抑郁、焦虑及恐怖4个因子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0,2.379,2.532,2.129;P<0.05)。结论 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差,且具有D型人格大学生与非D型人格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
单位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