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基因表达差异及中药干预

作者:杨显娟; 王立映; 王建*; 王佳俊; 付尹; 李金秀; 肖琳萱
来源: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22, 57(01): 15-20.
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2022.01.004

摘要

目的 通过GEO基因表达数据库分析比较正常人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基因芯片数据,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而预测治疗心肌梗死的潜在中药。方法 下载GSE66360基因芯片,通过分析获得差异表达的基因信息,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进一步分析得到关键基因,通过关键基因与医学本体信息检索平台(Coremine Medical)相互映射,筛选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潜在中药。结果 筛选出943个差异表达基因。生物过程主要富集在髓样白细胞活化、细胞因子产生的调节、白细胞趋化性等方面,细胞组成主要集中在分泌颗粒腔、膜面、膜的外在成分等,分子功能主要表现在趋化因子受体结合、模式识别受体活性、细胞因子结合等;KEGG分析显示主要参与的信号通路有肿瘤坏死因子(TNF)、缺氧诱导因子-1(HIF-1)和JAK-STAT信号通路等。筛选的关键基因有FPR2、STAT3、CXCL1、CXCL8、UBR4、JUN、PTAFR、FCER1G、GPR84、PLAU,预测出干预急性心肌梗死的潜在中药有蜈蚣(P=0.003 30)、黄丝郁金(P=0.002 39)、姜黄(P=0.002 40)、重楼(P=0.002 48)、丹参(P=0.002 72)、平贝母(P=0.003 71)、人参(P=0.001 59)等。结论 活血化瘀药郁金、补气药人参、止咳平喘药贝母等有明显干预急性心肌梗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抗炎通路相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