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山岛金矿床是位于胶东金矿集区西北部的超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该矿床细致的矿相学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尚有不足,限制了对其金富集机制及过程的理解.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矿相学研究将该矿床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石英-绢云母-黄铁矿阶段()、石英-金-黄铁矿阶段(Ⅱ)、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和碳酸盐-石英阶段(Ⅳ).黄铁矿是该矿床主要载金矿物,其中第Ⅰ阶段黄铁矿(Py1)呈自形且基本无变形,As、Au含量较低;第Ⅱ阶段黄铁矿(Py2)可分为未变形或弱变形的Py2a和强烈变形的Py2b两种类型,Au和As在Py2a中含量高,而在Py2b中含量降低;第Ⅲ阶段黄铁矿(Py3)分为与石英共生的细粒黄铁矿Py3a和与多金属硫化物共生的Py3b两个亚世代,均变形较弱,Au、As含量中等.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分析指示Co、Ni和Ag以固溶体形式进入黄铁矿晶格,而Pb、Zn、Cu主要以硫化物包裹体形式存在.黄铁矿裂隙和粒间发育大量以银金矿为主的可见金,是该矿床中金的主要赋存状态.不可见金主要为黄铁矿中晶格金,且其与As关系密切:As-替代黄铁矿内的S-使得黄铁矿晶格发生畸变,并促使Au+进入到黄铁矿晶格中.第Ⅱ阶段成矿流体减压沸腾导致金沉淀并以包体金、晶隙金的形式与Py2a共生.受成矿期构造活动影响,第Ⅱ阶段Py2b发生的位错蠕变、晶格旋转等应变行为可促进晶内形成一种"快速通路",通过晶内扩散或流体介导将黄铁矿内不可见金活化,并在黄铁矿颗粒的微裂缝或晶隙中再富集为可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