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大穗型水稻品种BL006和R-农白为试验材料,2015年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分期播种,研究剪叶处理对不同水稻品种灌浆结实、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等的影响,探讨大穗型水稻品种灌浆期间的源库关系。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剪叶处理中,BL006和R-农白的千粒重显著降低24.34%和7.86%;BL006不同部位的千粒重均显著降低,R-农白仅上部二次枝梗的千粒重显著降低;两个品种的平均灌浆速率降低,到达灌浆峰值的时间提前,高速灌浆和总灌浆持续期缩短,但是,R-农白的起始灌浆速率提高。(2)与对照相比,剪叶处理中,BL006和R-农白剩余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但是,R-农白灌浆初期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40.59%。(3)与对照相比,剪叶处理中茎鞘NSC含量显著降低,无前期的积累过程;R-农白茎鞘NSC的输出时间提前到齐穗期;BL006和R-农白茎鞘NSC转运量显著降低23.32%和27.41%,转运率升高6.93%和18.88%,R-农白茎鞘NSC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降低2.14%。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剪叶处理中,库源比(粒叶比)增大,叶片可溶性糖和茎鞘NSC的输出增加,但无法弥补源的不足,导致籽粒灌浆速率降低、灌浆持续期(尤其是高速灌浆)缩短、千粒重降低。适当扩大库容,可协调源-流-库的关系,发掘大穗型水稻品种R-农白的高产潜力,从而促进大穗型水稻品种高产稳产。

  • 单位
    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长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