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褪黑激素对獭兔繁殖性能的影响

作者:郑建婷; 冯国亮; 牛晓艳; 曹亮; 李燕平; 唐耀平; 任克良*
来源:动物营养学报, 2020, 32(09): 4285-4292.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褪黑激素对獭兔繁殖性能的影响。选用130日龄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獭兔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母兔、30只公兔。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Ⅰ、Ⅱ、Ⅲ组)分别饲喂含不同水平(10、25和40 mg/kg)褪黑激素的试验饲粮。饲养30 d后对母兔进行配种,至仔兔45日龄试验结束。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睾丸重量显著增加(P<0.05),Ⅲ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Ⅰ、Ⅱ、Ⅲ组曲精小管直径显著增加(P<0.05),曲精小管面积极显著增加(P<0.01),曲精小管上皮厚度有增加趋势(P=0.069),且Ⅰ、Ⅱ、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Ⅲ组泌乳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及Ⅰ、Ⅱ组(P<0.05),Ⅰ、Ⅱ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褪黑激素添加量的增加,试验兔断奶窝重有逐渐降低的趋势(P=0.099)。各组之间受胎率、产仔数、活仔数、初生窝重、成活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一定剂量的褪黑激素可以改善公兔繁殖性能,对母兔繁殖性能影响不大,但当饲粮中褪黑激素添加量过高时,獭兔繁殖性能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