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神医学量表评估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作者:马亚丽; 周扬; 柯方圆; 张晶; 平键; 赵长青; 徐列明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31(04): 28-31.
DOI:10.16306/j.1008-861x.2017.04.008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候肝硬化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的差异,探讨肝硬化患者不同精神心理状态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他评量表的方式,对符合研究要求的肝硬化患者填写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并计算评分,进行精神心理状态的评估;同时采集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并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肝气郁结、脾虚湿盛、湿热蕴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6个证型),比较不同中医证候肝硬化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差异。结果:共有208例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结果显示,各证型HAMA评分依次为肝气郁结>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气郁结型最高,与脾虚湿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依次为肝气郁结>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气郁结型最高,与其他5型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评分依次为:肝气郁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蕴结>瘀血阻络>脾虚湿盛,肝气郁结型最高,与湿热蕴结型、脾虚湿盛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Child-Pugh C级患者的HAMA、HAMD、PSQI评分均高于Child-Pugh A级患者(P<0.05,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与中医肝气郁结的病机关系密切,且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加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