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汉语史上,"逃跑"概念域有"逃、亡、奔、窜、逸、逋、跑、走、遁"9个单音节成员以及"波逃、逃窜、逃亡、奔走、逃走、逃遁、遁走、逃奔、逃跑、逃逸、出亡、逃逝、潜逃"等十余个双音节成员,其中"逃"始终居于核心地位。从上古至近代汉语时期,不同时期"逃跑"概念域成员略有差异,数量方面呈增多趋势。词义方面,上古汉语时期"逃跑"概念域成员词义各有侧重,分工较为明确,中古时期词义趋同,近代汉语时期,产生的一些复音词词义略有侧重。构词方面,上古汉语,"逃跑"概念域成员以单音词为主,西汉时期,出现同义并用结构,唐代时期,同义并用形式的词汇化进程基本完成。"逃跑"概念域历时演变呈现出稳定性、渐变性、不平衡性、演变方向一致性等多样化特点。语义系统的不平衡性和汉语词汇的双音化进程共同促成了"逃跑"概念域词汇成员的发展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