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国期间,上海的粤剧演出极为繁盛。从粤剧的创作、观演和批评等内部文化生态分析,其剧本创作因受商业演出环境的影响,产出了大批千篇一律、趣味低下的剧作;其演出场所虽有固定戏院,但因演员和观众都是"移民",呈现出一种"浮萍式"的观演样态;其批评一度极为繁荣,但却呈现出评论"碎片化"、标准"杂糅化"和批评"滞后性"的特点。无论哪一方面,似乎都没能促成上海粤剧构筑一个真正有根的、可良性发展下去的文化生态。这给我们今天的粤剧发展的启示是:一个地方剧种的发展一定要有"扎根意识",其根性包括它的艺术本体属性、民俗性以及受众的稳固性和持久性。
-
单位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