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综合分析台特玛湖2000—2017年连续的植被数据资料,对每个监测断面的漫溢样地和无漫溢样地(即对照样地)的植被变化开展野外调查和数据采集工作。研究发现:①随着生态输水的进行,台特玛湖植被的生态效益逐渐显现,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在漫溢区,单位面积物种数、植被盖度和植被密度的平均值分别为6. 8种·(100m2)-1、30%和1 350个·(100m2)-1,较地下水抬升区分别增加了3倍、3. 29倍和49倍;并且输水前(2000年)湖区植物有2科3属7种,输水后增至10科21属26种,增加了8科18属19种。②近十几年生态输水过程中,台特玛湖植被向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主的盐渍化低地草甸方向发展,趋于简单化。演变特征主要为:输水初期(2000—2005年)地表植被以新萌发的一年生草本占主要优势(重要值0. 50),其次是多年生草本(重要值0. 20),最后是灌木(重要值0. 10);随输水的进行,2009年一年生草本植物减少,进而被灌木与多年生草本替代:灌木为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盐节木(Halocnemum strobilaceum)等原生盐生植物,且出现新萌发的幼苗,多年生草本为芦苇; 2012—2016年,在输水之后充沛的水资源环境下,优势种组成趋于简单,植被向以芦苇为主的盐渍化低地草甸方向发展。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