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矫治技术两种拔牙模式矫治差异的研究

作者:刘福良; 温馥嘉; 魏松; 刘伟涛; 周彦恒
来源: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5, 22(03): 127-131.
DOI:10.3760/cma.j.issn.1674-5760.2015.03.002

摘要

目的探讨亚历山大矫治技术下两种不同拔牙模式治疗后下颌牙列变化的差异。方法选取采用亚历山大技术矫治完成的拔牙病例52例,分为拔除上下第一前磨牙组(A组)和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前磨牙组(B组),测量矫治前后下颌数字模型的牙弓宽度、长度、Spee曲深度及前牙不齐指数,并通过头影测量获取下切牙唇倾度。采用配对及成组t检验分别对测量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两组病例的尖牙间宽度稍增大,第一磨牙间宽度、牙弓长度、Spee曲深度、IRR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下前牙唇倾度显著减小(P<0.05),B组变化不显著(P>0.05)。B组治疗前后第一磨牙间宽度、Spee曲深度减小量均比A组大,下前牙倾斜度减少量较A组小(P<0.05)。两组尖牙间宽度、牙弓长度及IRR等变化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亚历山大矫治技术有利于维持原有牙弓宽度的大小。下颌减数第一前磨牙有利于维持磨牙间宽度及回收下前牙;减数下颌第二前磨牙则更有利于磨牙前移调整磨牙关系并维持下切牙唇倾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