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对一湖羊下颌脓肿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测和研究,本研究无菌采集该羊下颌脓肿病变组织中的新鲜脓肿内容物经绵羊血琼脂培养基分离病原并革兰氏染色。对分离的细菌经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的PCR鉴定并测序,分析该基因的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经PCR扩增分离菌的4种毒力基因,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将浓度为1.5×108cfu/mL的菌液分别经腹腔和右后肢肌肉各注射0.1 mL以分析分离菌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脓肿内容物接种绵羊血琼脂培养基48 h后可见微弱β溶血、针尖样大小、半透明、光滑湿润、露滴状、中间隆起的灰白色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单个或聚集存在的多形态革兰氏阳性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对蔗糖、麦芽糖和葡萄糖等试验均为阳性,对乳糖、鼠李糖、甘露醇和山梨醇等试验均为阴性;16S r RNA基因扩增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细菌为化脓隐秘杆菌(命名为LY1),且携带溶血素(plo)基因、神经氨酸酶H(nanH)基因和神经氨酸酶P(nanP)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氧氟沙星、青霉素、卡那霉素等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和多粘菌素B耐药。小鼠致病性结果显示,感染第7 d,实验组小鼠注射部位可见栗粒状干酪样化脓性病变,在病变组织中可再次分离到该化脓隐秘杆菌,而对照组小鼠未见异常。结果表明,本研究中致湖羊下颌脓肿的病原菌为化脓隐秘杆菌,且人工感染该菌的小鼠能够产生特征性化脓性病理变化。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化脓隐秘杆菌对绵羊的感染,能够为绵羊化脓隐秘杆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