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内置外固定架联合骶髂螺钉治疗Tile C1.3型骨盆骨折

作者:叶龙飞; 官建中; 王晓盼; 陈笑天; 卢红信; 肖玉周; 代秀松; 吴敏*
来源: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2, 36(12): 1447-1452.

摘要

目的 通过与传统内置外固定架(internal fixator,INFIX)比较,探讨Tile C1.3型骨盆骨折治疗中采用改良INFIX固定骨盆前环的疗效。方法 以2018年4月—2021年6月收治的Tile C1.3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5例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术中骨盆前环采用传统INFIX固定30例(对照组)、改良INFIX固定25例(改良组),骨盆后环均采用骶髂螺钉固定。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以及合并伤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复查X线片,评估骨盆前环复位情况,参照Matta评分标准对复位程度分级;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愈合时间。随访时参照Majeed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结果 改良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Z=–3.837,P<0.001),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1,P=0.076)。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X线片复查示根据Matta评分标准,改良组骨盆前环复位优良率为88.00%,优于对照组的63.33%(χ2=4.373,P=0.037)。改良组及对照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分别为(12.04±3.59)、(14.83±4.8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1,P=0.020)。末次随访时,改良组Majeed评分优良率为80.00%,对照组为7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9,P=0.766)。改良组2例(8%)发生并发症,均为耻骨联合上方切口感染;对照组9例(30%)发生并发症,其中股外侧皮神经损伤5例、股神经麻痹2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5,P=0.042)。结论 与传统INFIX相比,Tile C1.3型骨盆骨折治疗中采用改良INFIX固定骨盆前环并发症更少,前环稳定性更好,骨折愈合时间更短,神经损伤风险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