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90年代中国实验艺术与中国社会的紧密互动,不仅直接塑造了实验艺术的外部语境和内容,也深刻影响了实验艺术内在的形式与机制。实验艺术对现实主义的反叛、对现成物的使用乃至对"物性"的颠覆,并非是对西方波普艺术、现成品艺术、行为艺术等艺术形式的简单模仿,而是将艺术家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以不同的方式内化为讲述中国问题的本土立场。同时,社会介入带来对审美机制的不同诉求,在"反艺术""反美学"的标签下,实验艺术从传统的独白式观看转向主体间性的情境现场,从独立、自足、纯净的视觉感受转向开放混合、意义交织的复杂体验。然而,由于缺乏社会影响力,实验艺术在观看机制上对"现场性"的追求实际上处于缺席状态,并最终成为一种"档案化"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