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监测D-二聚体变化对于预测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成年病人为研究对象,设置标准筛选后共计病人62例入组,以同期术后未发生DVT病人随机抽选7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人均于入院时、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检测D-二聚体,第3、7天对病人进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诊断DVT。绘制不同检测时间点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G),比较不同检测时间点D-二聚体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最佳临界值。结果同一组手术中术后D-二聚体检测结果较术前均升高;术后相同检测时间点D-二聚体值,髋关节组、股骨组结果高于膝关节组、胫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组和股骨组术后相同检测时间点D-二聚体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最佳临界值为5.69ug/ml,敏感性为95.42%,特异性为80.28%;术后第3天最佳临界值为4.15ug/ml,敏感性为80.25%,特异性为70.33%;术后第7天最佳临界值为6.29ug/ml,敏感性为74.71%,特异性为85.74%。术后第1天敏感性最高,而术后第7天敏感性最差,但特异性则为最优。以不同时间点联合评价DVT结果表明,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联合检测结果最优,其敏感性为97.06%,特异性为87.22%。结论动态检测D-二聚体(术后第1天和第7天)对预测DVT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为提高检测效能,建议联合术后第1天和第3天的结果,如达到最佳临界值,则在第3天开始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以进一步明确是否存在DVT。
-
单位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