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应用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系统构建新型人体全长X线片,并分析其评价人体整体矢状面平衡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采用DR系统对30例志愿患者一次性连续曝光采集影像数据,运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全自动拼接获取人体全长X线片,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5~65岁(56.5±6.1岁)。同时接受全脊柱和下肢X线片检查。利用Surgimap软件由两名脊柱外科医师和一名影像科医师分别在人体矢状面全长X线片、全脊柱和下肢侧位X线片上分别独立测量: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SS)、矢状面垂直轴偏距(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骶股角(sacrofemoral angle,KFA)、膝关节角(knee angle,KA)、踝关节角(ankle angle,AA)、骨盆位移(pelvic shift,P.Shift)。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相关参数在不同摄片方式中的一致性,通过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观察者内以及观察者间参数值的一致性。结果:人体矢状面全长X线片与全脊柱和下肢侧位X线片上测量的脊柱-骨盆-下肢参数比较的P值为0.782~0.969,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一致性。人体矢状面全长X线片测量的TK、LL、PI、PT、SS、SVA值与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值的观察者内ICCs分别为0.696~0.857、0.724~0.873、0.672~0.943、0.691~0.851、0.648~0.852、0.645~0.867;观察者间的ICCs为0.678~0.822、0.704~0.872、0.772~0.904、0.763~0.936、0.665~0.824、0.541~0.665;人体矢状面全长X线片上测量的PI、PT、SS、KFA、KA、AA、P.shift值与下肢侧位X线片上测量值的观察者内ICCs分别为0.673~0.932、0.623~0.828、0.634~0.861、0.701~0.873、0.645~0.867、0.679~0.855、0.592~0.827;观察者间的ICCs为0.665~0.914、0.631~0.811、0.625~0.843、0.541~0.765、0.591~0.753、0.613~0.798、0.543~0.762。结论:采用DR系统一次性连续曝光成像构建人体全长X线片可行,脊柱-骨盆-下肢矢状面参数与全脊柱和下肢侧位X线片上测量结果一致率高,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