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榆苋方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黏膜、血清辅助性T淋巴细胞(T helper cell,Th)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在扬州市中医院就诊的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榆苋方直肠内给药治疗,对照组则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腹痛、脓血便、腹泻、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身热小便短赤及口干口苦口臭积分及内镜下肠道黏膜表现,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以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水平变化,比较2组治疗效果,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各症状的积分、内镜下结肠黏膜表现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82.50%(33/40)(P<0.05);治疗后2组患者腹痛、脓血便、腹泻等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后结肠镜检查结肠黏膜病变情况疾病活动性指数(Sutherland DAI)积分、Baron评分及Geboes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后血清TGF-β、IL-10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IFN-γ、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榆苋方利于促进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的消退,改善肠镜下黏膜表现,且安全方便,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及TGF-β水平以减轻肠道炎症反应有关。

  • 单位
    扬州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