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卢昂,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戏剧家协会“新世纪杰出导演”荣誉称号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评议组秘书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美国亚洲文化基金会(ACC)高级访问学者,英国利兹大学高级研究学者。在境内外执导戏剧作品八十余部,九次荣获文华奖“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个人四次荣获“文华导演奖”。所执导的七部作品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吕剧《补天》、桂剧《大儒还乡》等五部作品荣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开罗国际戏剧节因其“东西方戏剧交融及民族戏剧探索的突出成就”而颁发“成就奖”(唯一获奖的华人戏剧家)。出版专著《东西方戏剧的比较与融合》《导演的阐述》《导演的创作》;主持美、英、俄、法、德、大洋洲等十一届“国际导演大师班”,并主编“国际导演大师班”系列丛书;发表专业论文百余万字。代表作有淮剧《小镇》,京剧《瑞蚨祥》《文明太后》,越剧《舞台姐妹》《我的娘姨我的娘》,豫剧《红果,红了》,昆剧《司马相如》,秦腔《易俗社》,黄梅戏《大清名相》,实验戏剧《王者俄狄》;歌剧《赵氏孤儿》;音乐剧《阿诗玛》;话剧《菩萨岭》《兵道》《军歌》《罗密欧与朱丽叶》(英国)等。本文主要从程式表演、导演艺术观及戏曲传承等方面对卢昂教授进行深入的采访。一方面挖掘卢昂教授数十年以来的舞台创作特色及其持之以恒的艺术精神;另一方面就当下戏曲表导演艺术的创新问题试图产生思想上的碰撞,以期待我们对戏曲的程式表演及其训练方法有一个实践派与学院派相结合的立体认识。在卢昂教授看来,年代久远并不能遮挡戏曲的光彩,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小心翼翼地把陈旧的东西擦去,并将之放于精美的现代剧场里头,让当代人能看到它本身的璀璨。

  • 单位
    上海戏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