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云南省施甸县8个布朗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为例,运用田野调查和农户访谈等方法获取基础资料与数据,深入分析布朗族易地搬迁农户生计问题,结果表明:①生计方式主要以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为主且呈现明显的年龄段特征,同时出现部分就地就业和创业的现象,此外,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创建与维持农户生计有机融合;②发展中存在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分离导致生计成本上升、现有政策与布朗族固有的传统生计方式不协调、村庄内部赋闲空地整体规划与利用不合理、村容村貌管治不到位以及基于布朗族文化资源的创新生计方式未充分挖掘等问题。据此,从易地搬迁户“不同年龄层次”和易地搬迁安置区“综合禀赋条件”两个视角提出施甸布朗族易地搬迁农户的6种可持续生计模式,为助力“直过民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模式选择与案例参考。
-
单位保山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