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热带不同红锥混交林土壤碳库稳定性与碳库管理指数变化

作者:王仁杰; 蒋燚; 王勇*; 刘庭薇; 唐靓茹; 刘雄盛; 黄荣林
来源: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02): 24-31.
DOI:10.13275/j.cnki.lykxyj.2021.02.003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红锥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碳库稳定性特征,以期为南亚热带不同红锥混交林碳平衡过程的评估和混交模式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以南亚热带红锥人工纯林(HC)、红锥+湿地松人工混交林(HS)、红锥+火力楠人工混交林(HH)、红锥+米老排人工混交林(HM)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EOC)、颗粒有机碳(POC)、溶解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CMI)的变化。[结果 ] 4种林分类型的SOC、EOC、POC、DOC、MBC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SOC与EOC、POC、MB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与POC的相关系数最大,不同林分间SOC含量均表现为:HM>HH>HS>HC,且0~20 cm土层与0~40 cm土层的变化一致;4种林分类型0~40 cm土层的CMI表现为:HM>HH>HC>HS,且20~40 cm土层的CMI变化与0~40 cm土层的变化一致。[结论 ] 4种林分类型SOC、EOC、POC、DOC、MBC含量主要受林分表层土的影响,CMI主要受林分下层土的影响,POC含量与SOC关系最为密切;红锥阔叶混交林较红锥针阔混交林更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地,且HM的阔叶混交模式土壤碳库质量最高,在有机碳和活性碳增加的同时也有助于惰性碳的积累及碳库的稳定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