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miR-16-5p在食管鳞癌患者血清和健康人群血清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对食管鳞癌的诊断价值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探寻食管鳞癌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中差异表达的miRNA;通过qRT-PCR实验对浙江省台州医院2015年9月至2019年6月的35例食管鳞癌患者的血清与健康人群血清中的miR-16-5p进行检测和分析,并通过ROC曲线评估miR-16-5p对食管鳞癌的诊断效能;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分析miR-16-5p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GEO数据集数据分析结果和qRT-PCR检测结果均显示食管鳞癌患者血清miR-16-5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血清(均P<0.05)。miR-16-5p诊断食管鳞癌的灵敏度为0.7143,特异度为0.8857,此时最佳截断值为1.3351,AUC为0.802(95%CI:0.689~0.887)。TCGA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miR-16-5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富集结果显示,miR-16-5p的靶基因显著富集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p53、Hippo等多条肿瘤相关信号通路(P<0.05)。基因本体论(GO)富集结果显示,miR-16-5p的靶基因显著富集于翻译、结合蛋白、细胞黏附等(P<0.05)。结论 miR-16-5p在食管鳞癌患者血清和癌组织中均表达上调,或可作为食管鳞癌辅助诊断的生物标志物。miR-16-5p可能通过调控翻译、结合蛋白、细胞黏附从而影响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多条肿瘤相关信号通路或参与该过程。
-
单位浙江省台州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 绍兴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