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SSR标记分析贵州中晚熟李资源遗传多样性

作者:王红林; 陈守一*; 罗昌国; 金吉林; 赵凯
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2022, 20(04): 1230-1238.
DOI:10.13271/j.mpb.020.001230

摘要

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贵州16份中晚熟李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为贵州中晚熟李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亲缘关系分析、种质保存与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16对SSR引物共扩增得到11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18条,占总带数的99.16%,各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为0.483~0.876;16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察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以及Shannon’s多样性指数(I)的平均值分别为7.44、4.47、0.73、0.61和1.59,表明贵州中晚熟李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资源8460和3450A的相似系数最小,为0.113,5886和2553的相似系数最大,为0.941;在遗传相似系数0.328处,UPGMA聚类分析将供试的贵州中晚熟李资源划分为了四大类:7661单独为一类,1699、5206A为一类,3450A和3450B为一类,其余11份资源归为一类。结果表明,供试的16份贵州中晚熟李资源中,5886与2553遗传背景最为相似、亲缘关系最近,8460和3450A的亲缘关系最远。本研究基于SSR的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揭示贵州中晚熟李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亲缘关系,为贵州中晚熟李种子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单位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