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建立江苏省妊娠期妇女的孕周-血压曲线和各百分位数对应的血压值, 研究各孕期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的孕妇, 最终发生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者的血压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前瞻性妊娠期纵向队列, 于2017年7月至2020年9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招募早孕期(11~13周+6)单胎妊娠妇女, 并于中孕期(19~23周+6)、晚孕期(30~33周+6)、近预产期(35~38周+6)进行随访。妊娠相关信息录入Viewpoint 6.0软件进行数据管理, 采用标准血压测量方法现场测量血压。使用最小均方误差(LMS)函数拟合孕周-血压曲线, 并计算每个随访时间点的各百分位数对应的血压。采用logistic回归法计算血压≥第95百分位数(P95)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发生率的OR值。结果最终3 728例单胎妊娠妇女纳入本研究, 包括正常妊娠孕妇3 490例(93.62%, 3 490/3 728), 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孕妇238例(6.38%, 238/3 728)。孕周-血压曲线显示, 与早孕期比较, 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在中孕期下降, 但下降幅度较小, 均在2 mmHg以内;而在同一孕期, 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P95与第50百分位数(P50)比较上升幅度较大, 分别增加14、11、11 mmHg左右。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 早孕期收缩压≥P95的孕妇为收缩压<P95者的4.36倍(95%CI为2.99~6.35), 早孕期舒张压≥P95的孕妇为<P95者的5.22倍(95%CI为3.65~7.46), 早孕期平均动脉压≥P95的孕妇为<P95者的5.14倍(95%CI为3.61~7.32);接近预产期时, 相应的发病风险分别为16.76、27.45和27.31倍。不同孕期, 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每增加1 mmHg, 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相应增加, 早孕期分别升高24%(OR =1.24, 95%CI为1.15~1.33)、44%(OR=1.44, 95%CI为1.31~1.59)、47%(OR=1.47, 95%CI为1.33~1.61);中孕期与早孕期相似;晚孕期的发病风险进一步升高;接近预产期时, 舒张压或平均动脉压每升高1 mmHg, 可使发病风险增加100%以上, 收缩压每升高1 mmHg, 发病风险增加58%。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预测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相似, 且预测效能均不佳。结论建立孕期的血压百分位数有助于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高风险孕妇的识别;孕期血压≥血压值的P95但未达到140/90 mmHg的孕妇, 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与血压<P95者相比已显著增加。

  • 单位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