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湿热证现代药理学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李威莹; 吴威; 孟岩; 刘莲萱; 杜佳蓉; 于嘉莹; 杨关林; 张会永*
来源: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24(12): 72-78.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2.12.014

摘要

湿热证是湿象与热象兼备的一组临床常见证候。湿为阴邪,重浊黏滞,热为阳邪,蒸腾开泻,湿热合邪,可侵淫肌腠、经络,痹阻筋骨,或湿热内侵、蕴蓄脏腑,化燥、伤阴、郁阻气血,给人们生活带来困扰。湿热证涉及疾病种类众多,中药治疗历史悠久,形成了从病因入手,多途径、多层次的治疗体系,在治法上以清热祛湿、补脾祛湿、辛开苦降、芳香化湿等为原则,如选用茵陈蒿汤、甘露消毒丹、龙胆泻肝汤等中药复方治疗。该文通过梳理和分析中药及复方治疗湿热证的相关文献,从调节肠道菌群、抗炎、抗氧化应激等角度出发,综述中药及复方治疗湿热证的药理学机制,为中药治疗湿热证提供科学理论支撑,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辨证优势的基础上,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