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文化哲学研究在取得诸多成就与共识的同时,也面临着进一步发展所亟待解决的深层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这种延缓甚至阻滞的成因,很大程度上基于文化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所遭遇的困境,尤其是对文化内涵、文化模式、文化转型等基础性问题的理解。唯有对文化内涵等文化哲学元问题展开深入的前提性批判,才能进一步推动文化哲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化。对文化内涵的不同理解,也就决定了对文化基本理论问题,特别是文化哲学理解范式的差异。文章力图阐明作为一种历史地凝结成的生存方式的文化核心是“人化”,是将人“文化”化,是自觉非自觉地、历史地建构起的“人的形象”。作为实践活动产物的文化彰显了人的创造性、超越性、实践性维度,塑造的是美德的人、自由的人、完整的人之形象。而以此文化内涵为根基所建构的文化哲学,指向的并非是诗者的呓语,而是现实世界的实践。文化哲学是“文化的乌托邦”,这种乌托邦并非奠基于虚幻的乌有,而是基于现实的实践,其生命力就在于对人与社会完善性的超越性追求与历史性实践。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