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稻田施用dsRNA的环境稳定性,以便为dsRNA农药的高效应用和安全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为模板合成dsRNA,利用点滴法处理稻苗叶片,利用定量添加处理稻田水,定时取样测定观察。用痕量dsRNA简易检测方法分析水稻表面、水稻植株内和稻田水中的dsRNA残留动态。[结果]检测发现,在温室内,用dsRNA溶液(2 μL含3000 pg)点滴水稻叶片后,叶面上的dsRNA半衰期为16 d;测定处理植株内部的dsRNA发现,点滴处理后植株内的dsRNA逐步升高,至第12 d达到峰值,此后缓慢下降,叶面点滴处理后植株内外总dsRNA的半衰期为27 d。在处理植株体内dsRNA达到峰值时(处理后12 d)采集不同部分进行测定发现,老叶内浓度较高,处理叶片内和根内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新叶内浓度略低,其中新叶、根和老叶中dsEGFP浓度分别是处理叶片中的0.60、1.02和1.46倍。通过添加实验测定不同预处理稻田水中dsRNA的残留动态发现,稻田插管的原位水样中dsRNA的半衰期小于1 h,采集的原样水和经过滤纸过滤的滤样中,dsRNA的半衰期均在15 h左右,在滤样进一步去除蛋白后的灭活样中,dsRNA非常稳定,与在纯水中相似,在观察的28 d内基本无衰减。[结论]由此证实稻苗叶面处理,dsRNA可以被水稻吸收传导,并在水稻表面和体内残留较长时间;但dsRNA进入稻田水中会快速衰减消失,稻田水中的蛋白因子是导致dsRNA快速衰减的主要因素,底泥也有一定加速衰减的作用,而离子和浮游生物的直接影响较小。因此认为,稻田中施用dsRNA对环境产生残留污染的风险较小,但要延长dsRNA农药的有效防治期,就必须考虑剂型以促进植株的快速吸收。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