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1983年,安德鲁·希格森批评了在英国电影学术研究的一个主导性趋势,即强调对电影进行一种现实性的解释,而牺牲了电影作为表意方式(希格森,80—95)的作为。他指责这种未超越克里斯蒂安·麦茨将电影的技法与叙事严密组合的、像工业化模式的读解。希格森同样也谴责这些仅仅停留在"社会学要求的清晰、连续性,并希望把文本阐述为要么是‘进步的’要么是‘反动的’两极分化"水平上的解释。另外,他批判了那些拒绝"在电影系统里注意这种永久和富有成效的张力,以及内在蕴含和外在过分之间的玩味"
-
单位北京电影学院